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两会所提及的主题内容理解

来源: 万云智享,作者:雷万云

 

 

一、新质生产力、新型消费、新型能源体系……看中国经济“新”动力

 

新质生产力、新型消费、新型能源体系……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“新”引人关注。分析认为,通过打造新优势、注入新动力,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,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望取得新的更大成效。

 

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“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”列为首要任务,并对此进行一系列部署,这也是“新质生产力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
 

形成新质生产力,需要原创性、颠覆性的科技创新,需要加大对基础科学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投入。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,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,开辟量子技术、生命科学等新赛道,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。

 

报告提出,深入推进能源革命,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“发展新型储能”“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”等表述引发关注。近十年,中国的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,新型储能也进入大规模发展期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,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的同时,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。

 

“新”还体现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,2024年将实施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促进政策。分析认为,与传统消费相比,新型消费更加注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,具有数字化、智能化、场景体验化等特点。要积极培育智能家居、文娱旅游、体育赛事、国货“潮品”等新的消费增长点,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。

 

报告提出,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,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。专家认为,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,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。要依靠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,创新营销模式,走出低价竞争模式。同时,通过一系列高水平开放政策,促进经济深层次改革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 

二、新质生产力的内涵

 

新质生产力是由国家领导人率先提出的新词汇、新概念,不是源于学术界的创新,这也给大家留出了解读和创新发展的空间。但是作为新概念,它还是需要基本的界定。

 

对此,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月31日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第十一次集体学习,重点就是新质生产力。

 

通过官方报道,中央给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:

 

“概括地说,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。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,以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,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,特点是创新,关键在质优,本质是先进生产力。”

 

这里面有几个点很关键,值得我们深入理解。

 

首先,新质生产力必须由“三高”(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)的创新打底。新质生产力明确以创新为主导。

 

这一点与我们近几年一直讲的高质量发展、新发展理念、以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都一脉相承,同时又突出了新的关键点: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。

 

这里既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中的生产力概念,又结合了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的经验共识,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同时还有一定的发展。

 

它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力,不仅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,还要具备高效能、高质量,也就是生产资料的投入要更集约,生产方式要高效能,而且产出也必须是高质量的、环境友好的。

 

其次,新质生产力有明确的产业支撑。

 

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务虚的理念,而是一个务实的发展策略,对应有坚实的产业支撑。

 

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时就强调了产业界定,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。

 

因此,新质生产力相比原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简单的重复,更不是简单等同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调整的产业升级,不是农业升级为工业、工业升级为服务业的结构转型。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的是质态,而不是业态。

 

即使是最传统的农业,如果能通过革命性的技术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型组合,也能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
 

比如采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选种育种,数字技术支撑的自动化种植、收割、深加工等,同样可以构成新质生产力的质态。

 

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,必须说明的一点是,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,而是有明确的产业分类,以及专业分类认定,不是随便一个采用了新技术的产业都能叫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 

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同时满足两点:

 

一是产业先进且意义重大,未来甚至可能会成为影响整体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重要产业;

 

二是相关的业态已经在一些国家形成较大规模,其实践路径已经相对明确,理论上的认知相对已经形成广泛共识。

 

相比于战略性新兴产业,未来产业只满足第一点,也就是产业先进且意义重大,但理论认知、发展路径和业态尚不清晰稳定,仍在探索阶段。

 

三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

 

如果再叠加地缘政治趋紧,加大力度、加快速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成了不二之选,因为新质生产力除了能提升国际竞争力,还能提升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水平,这已经成为中国以攻为守的必要战略配置,与“以进促稳”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。

 

放眼全球,美国虽然没有强调过“新质生产力”这个名词,但实践上一直是强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。

美国一直有产业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,而且不少产业都是在国防部名下做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探索,并与商业资本一起推动技术路线的军民两用与互相之间的转化。无论是通信技术还是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技术,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国防部的支持。

 

中国如果错失这次机会,未必还能像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有再学习、再追赶的机会。人工智能的威力可能远远超过蒸汽机、电力、互联网。这也是中国加大力度、加快速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所在。

 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4-03-15